“目前正在進行的是大橋下部結構施工,人員設備已到位,緊抓黃金施工期,全力攻堅控制性工程進度。”近日,伴隨初春的微風,山東濟廣高速公路濟南至菏澤段改擴建工程大清河特大橋建設現場機械轟鳴人忙碌,大干快上氛圍濃厚。濟廣高速公路濟南至菏澤段改擴建項目建設辦公室主任王小華表示:“春節假期后項目隨即全面啟動復工復產,目前項目監理、施工單位已全部進場,確保濟菏高速2024年年底全線通車。”
作為濟南至菏澤高速公路通行的重要路段,濟菏高速2007年建成運營,為沿線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近年來,濟菏高速日均車流量達6萬輛次,四車道已無法滿足通行需求,擁堵頻發。為提高通行體驗,濟菏高速于2021年5月份啟動“四改八”擴建工程,由山東高速集團旗下齊魯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近日了解到,濟菏高速改擴建過程中將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工程量質齊升的“有效增量”,建設進度駛入快車道的同時,在技術攻關、施工組織、項目管理等方面積累了經驗做法,著力打造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新樣板。
濟菏高速改擴建項目起自濟南殷家林樞紐互通,止于菏澤王官屯樞紐互通,總里程152.758公里,途經山東四市九縣,跨越4條通航河流和齊長城遺址,下穿濟南軌道交通1號線。“線路長、難點多,建設中不能中斷交通,壓力很大。”王小華坦言,濟菏高速作為山東省內交通主干道,建設進度備受關注,為了盡快實現八車道通行,化公眾期待為工作動力,建設按下“加速鍵”。
據悉,項目自2021年5月啟動,僅用7個月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刷新山東省同類工作紀錄,2022年3月、10月先后實現先期施工和全面開工。隨后按照“半幅封閉施工、半幅單向保通”總體交通組織方案,順利完成濟南方向道路封閉和全線交通導改,提前一個月取得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機電施工圖批復。2023年下半年,工程現場捷報連連:10月31日,全線控制性工程之一的鄆巨河特大橋左幅順利合龍;11月19日,各標段施工幅主線瀝青路面全部完成攤鋪;12月26日,全面完成半幅四車道拓寬改造,菏澤方向通行全面轉序至新建半幅,道路通行能力顯著提升。
邊施工邊通車是改擴建工程區別于新建工程的重要特征,也是制約工期的主要因素。瞄準“堵點”,濟菏高速改擴建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動態優化調整封閉導改節點,努力壓縮封閉時間,最大限度保障社會公眾安全便捷出行的同時,為工程建設爭取提前量。目前,濟菏高速全線采用單向三車道+應急車道進行保通,通行時感到道路順暢平坦,未感到改擴建施工對交通保暢造成明顯影響。
當車輛行駛至大橋頭尾與路段交接處時突然出現“騰空”顛簸,便是遇到了“橋頭跳車”。這種因為橋臺與路基沉降不一致而導致的現象普遍存在于修建多年的高速公路上。在濟菏高速老路上,“橋頭跳車”現象偶有發生。
針對橋頭和沉降較大、存在軟弱土夾層的路段,項目創新采用“噴擴壓灌流態固化廢棄土樁加固軟弱地基”等技術,對橋頭搭板下采用動態設計注漿處理,較好地保證了臺背的密實性,同時采用4%水泥土和3%水泥土穩定銑刨料回填,使得臺背回填質量明顯提升。
為了解決錯孔拼寬、變形不協調、差異沉降等新舊橋梁拼寬過程中的難點,項目創新引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成功應用橋梁拼寬改造技術,顯著提高連接性能和整體穩定性,為山東省內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首次應用。
創新應用在大清河特大橋同樣得以體現。作為黃河支流,大清河兼具通航與防洪功能,大橋橋墩須比一般橋梁更深入水下。大清河橋墩承臺數量多,左右幅共有8個基坑,圍堰開挖深度達到水下19.66米,澆筑施工如采用傳統的鋼板樁圍堰方式,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系數高。為保障施工,項目將企校合作成果“深基坑監控系統”應用于澆筑全過程,基坑位移、變形等數據均可實時顯示,不僅確保了施工安全,更保證了工程質量穩定可靠。
安全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線。圍繞施工精細管控和本質安全,濟菏項目創新智慧化施工管理模式,研發打造“云智管”信息系統并全線推廣應用,作業數據全部納入“智慧大腦”監控之下。通過“拌和站集控式AI生產系統”,實現“生產過程可視化、施工流程標準化、業務管理數字化、機械設備智能化、管理決策智能化”;利用“云智管”平臺搭建“質量管理”“原材管理”模塊,助力質量管控的智慧升級。構建起“2級3層”網格化安全管理體系,全力打造“平安工地”,實現了從過程上的“嚴盯緊守”到結果上的“本質安全”。
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已成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普遍共識,改擴建工程如何通過增加工程“含綠量”提升含金量?濟菏高速在建設中摸索出自己的打法。
首先是從勘察設計源頭尋求“最優方案”。濟菏高速采用兩側拼寬方式進行改擴建,拼寬占比達94%,充分利用既有道路,既能最大程度保護沿線自然文化景觀,減少開挖作業面和對林地的破壞,還可有效降低工程量與施工難度,大幅節約建設成本。
建設中,混凝土拌和站場區采用自主設計的污水一體化深度處理系統,明顯提高出水水質和砂石回收率,實現污水“零排放”和資源循環利用。部分特殊路段以泡沫輕質土材料代替傳統土路基填筑,有效抑制揚塵污染、減少新增占地、降低施工噪音。研究應用瀝青層干法SBS改性、低噪音道路等四新技術和拆除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瀝青銳創料廠拌冷再生等環保工藝,實現節能降本增效多重效果。治理環境污染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實現“雙向奔赴”。
2023年山東建成全國首條零碳智慧高速,“綠意正濃”的山東路為交通強國建設開辟新路徑。如今濟菏高速的“零碳”規劃即將從圖紙走向現實。王小華介紹,根據項目自身特點,濟菏高速改擴建將建設光伏發電及儲能設施、智慧能源網運行系統、近零能耗建筑節能系統、室外微光、地源熱泵系統、林業碳匯等子系統,通過碳減排、碳清除及增碳匯三大措施,實現濟菏高速改擴建運營期排放的碳中和。“我們希望將濟菏改擴建打造成全國首條改擴建零碳國家高速公路,為改擴建項目的‘零碳’之路提供可復制經驗。”王小華說。
來源:中國公路